骑士文学是毒害人的,武侠小说的“毒性”更大,害人也更甚。塞万提斯把小说中骑士的法术(实为巫术),放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,其荒唐本质也就昭然若揭了。他只是虚构了一个因痴迷骑士文学而走火入魔的倒霉蛋形象,让他受骑士文学的毒害而死,以此来警醒世人。而武侠小说却造就了一大批活生生的唐·吉诃德。近十几年来,随着武侠小说的风靡,封建迷信、巫术的泛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,对人们的不良影响也远不止于青少年。痴迷巫术者(他们后来都贴了气功、特异功能和人体科技的标签),难以计数。直接模仿武侠小说的武功而受伤、致残、丧生的人也为数不少。严酷的现实证明,三十年代人们对武侠的声讨和谴责不是多余的。
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,已经流行了相当的时间。说到它的文学地位,鄙之者谓为文化垃圾、精神鸦片,宽容者称之快餐文化、大众文学,赞誉者则奉它为文学经典。
在学术界,后者的势力似乎更要大得多。他们有自己的组织,自封为“金学”家,时常召开“学术研讨会”。还有人呼吁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金庸,说他的作品之伟大乃是空前绝后的。
文学地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。但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“空前”、“前不见古人”,我觉得没有丝毫道理——西方的骑士文学就是它的正宗前辈。
说到骑士文学,人们会立即想到世界名著《唐·吉诃德》。很多学术著作甚至教材也把《唐·吉诃德》划入骑士文学的范畴。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,有必要澄清。
骑士文学又称“侠士文学”,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总称。它源于上古的神话和传说,在12世纪至16世纪中叶,足足存在了三百多年。骑士文学以歌颂骑士为能事,大肆渲染他们的忠君、护教和游侠。骑士们个个法术通天,英勇善战,最后无不取得辉煌的胜利。真是令人心驰神往呵!
《唐·吉诃德》则不同。主人公虽然也是骑士,但这位骑士很糟糕,他没有法术却偏要游侠,还执意仰仗法术和敌人战斗。结果自然很惨——没有获胜不说,还几乎搭进了老命。谁都看得出来,他非但不是传统的骑士英雄,反倒像一个荒唐、可笑的糊涂蛋,让人可气又可怜。
它的作者塞万提斯和骑士文学也是水火不容的。在《唐·吉诃德》序中,他痛斥骑士文学“脱离现实”、“荒谬绝伦”,“作孽的”、“无益于人的族类的”;他写《唐·吉诃德》的目的“不过是要摧毁骑士文学在世俗间的信用和权威”,“把骑士文学的万恶地盘完全捣毁”,把“荒谬书本的作者打到地狱中心去”。
表面上是亦步亦趋地模仿,实则是“没长好心眼”,这种攻击方式确实有点“损”。
《唐·吉诃德》堪称文学经典,塞万提斯更是一位大师。他轻轻地一笑,骑士文学颓然崩溃。所有的神勇骑士,都在这位凡夫俗子面前作鸟兽散,按照金庸的写法叫“沛然莫之能御”。自此以后,骑士文学的创作彻底绝迹。原有的作品也被归拢一起,统称中世纪的大废物堆。
它被消灭得如此之干净,以至于今天我们在茫茫书海中已难觅其踪了。几百年来,谁也没有再版这种文学垃圾,再加上这个大废物堆又不在中国,所以想知道它的模样已经非常困难了。也许是因为这个空白太大,《唐·吉诃德》就被用来补缺。看上去像骑士文学的,也只有他了。
但如此的划分,就等于把骑士文学的掘墓英雄,也顺势推进了朽尸坑,成了荒唐文学的殉葬品。此等奇耻大辱,足以让塞万提斯哭天抢地。骑士文学的在天幽灵反倒可以幸灾乐祸。所以,《唐·吉诃德》如果非得叫做骑士文学的话,不如称骑士批判文学更有道理。
武侠小说和骑士文学是不是同类,要看它是否同样具有骑士文学的本质,荒唐是骑士文学的绝症,核心是法术,人物也如同神怪。骑士们的超人法术令人瞠目结舌,他们可以打死狮子、老虎,还能捉住魔鬼和妖精。这些骑士动不动就比武,一打起来就是昏天黑地鬼怪皆惊,但比武者却很少死亡,最多是受伤以后东山再起。骑士小说非常擅长描写盛大的比武场面,且夸张得出奇:长矛折断的声音震耳欲聋,“似乎整个伦敦都塌了”;在西班牙的一次比武大会上,交锋次数在700次以上,长矛折断有几百,但只有一位骑士丧命……,总之,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连同纸上的骑士都被作者穿上了神的外衣,搞不清主人公是人还是神怪。
武侠小说难道不是这样吗?以“降龙十八掌”、“销魂掌”、“九阴(阳)真经”、“乾坤大挪移”、“神照功”、“六脉神剑”、“神形百变”为代表的武功,和骑士们的法术有何区别?武侠小说中的鬼名堂之多、之神奇、之荒唐,有甚于骑士小说,这些纸上侠士,可能出现在人间吗?
在中国,武侠小说也曾遭到过正义人士的猛烈抨击。早在30年代,武侠小说就已沉渣泛起,并和武侠电影一道呈逐渐猖獗之势,但舆论界的声讨很快就把这股邪气压了下去。他们对武侠小说和电影进行了道德指责,说这些会教坏少年观众,使他们想入非非,甚至起而效仿,这无疑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,并增加社会的动荡因素。武侠的神怪特性,还会使中国古代各式各样的封建迷信、巫术等落后腐朽的东西沉渣泛起。
六十年代后,武侠小说首先在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文学园地再次兴起。此时,舆论环境完全不同了,吹捧和赞扬代替了批判。武侠小说的作者占据了媒体,以至直接掌管报馆。他们的自吹自擂使得武侠小说大行其道,被捧上了天,成了“侠文化”。
骑士文学是毒害人的,武侠小说的“毒性”更大,害人也更甚。塞万提斯把小说中骑士的法术(实为巫术),放到现实生活中去检验,其荒唐本质也就昭然若揭了。他只是虚构了一个因痴迷骑士文学而走火入魔的倒霉蛋形象,让他受骑士文学的毒害而死,以此来警醒世人。而武侠小说却造就了一大批活生生的唐·吉诃德。近十几年来,随着武侠小说的风靡,封建迷信、巫术的泛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,对人们的不良影响也远不止于青少年。痴迷巫术者(他们后来都贴了气功、特异功能和人体科技的标签),难以计数。直接模仿武侠小说的武功而受伤、致残、丧生的人也为数不少。严酷的现实证明,三十年代人们对武侠的声讨和谴责不是多余的。
也许会有很多人会为武侠小说鸣不平,说它好的东西还是不少的。比如情节生动,人物性格丰满。特别是还教人学好,不畏强暴,不怕艰辛。还说金庸的小说能够如此广泛的流传,其读者之众,经久不衰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如此说来,骑士文学也并非一无是处。以抒情诗为例(骑士文学包括骑士小说和抒情诗),大都语言优美,格律严谨。小说中骑士们的品质也无可挑剔,他们常常帮助美丽的妇人(正宗的骑士风度)和被压迫的穷人,制裁败类,扫荡陋俗。只要不接触到骑士道这个令人厌恶的主题,他们可谓精美绝伦。但就是骑士道这个荒唐的主体,使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一钱不值,因为荒唐压倒了一切,没有荒唐就不成其为骑士文学。武侠小说也是一样,如果把那些邪门武功都删掉,它也就被扒皮去骨了。
骑士文学因其荒唐已经被斥为垃圾了,而更加荒唐的武侠小说,却成了“侠文化”,武侠电影和电视剧也随之兴旺发达。为文明社会所不齿的巫婆神汉,俨然成了民族英雄的化身。他们为了捍卫民族尊严和外国人打,动不动就点老外的“穴”,且以此取胜。于是巫术成了中国的国术,中国人也仿佛只有耍弄巫术的本事。
对于武侠小说,普通的读者一时搞不清是非,倒也无可厚非。但众多文学评论家也出来竭力吹嘘,就让人匪夷所思了。骑士文学是什么玩意儿,他们清清楚楚;武侠小说是什么货色,也不难判别;三十年代对武侠的批判,他们更是没有不知晓的道理。
以生命力和影响来看,武侠小说远远比不上骑士文学。在塞万提斯的年代,骑士文学风靡欧洲的各个阶层,深得统治阶级和小市民的宠爱,是当时的主流文化,可谓根深蒂固。甚至在骑士制度被消灭了几百年后,仍然风行。其震撼文坛的力量,比文学史上的任何潮流都要厉害些,但最后还是没能逃脱覆灭的下场。
殷鉴不远。武侠小说,你走好!